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图书 > 养生保健4 > 养生大道
编号:11837021
秋季养生,从“心”开始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9年2月13日 养生大道
     秋季是一个让许多人思绪飘扬的季节,曹雪芹在其文学名著《红楼梦》中就有“已觉秋窗愁不尽,那堪秋雨助凄凉”的动人诗句,还有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等。老人尤其如此,宋代大养生家陈直说:“秋时凄风惨雨,老人多动伤感,若颜色不乐,便须多方诱说,使役其心神,则忘其秋思。”对于老年人来说,随着秋叶的飘零,一种萧条、凄凉、垂暮之感,一种人生“落叶终归根”的片片思绪往往引发的是无尽的忧郁。那么秋季如何养生呢?

    秋季养生不仅在身,还在心。这并非是说其他季节不需要养心,而是说悲秋的情怀让秋季的养心显得更加突出。《黄帝内经?素问》中提出“使志安宁”的养生原则,对精神调养依然具有一种根本性的指导。肾藏志,顺应了秋收之气,固然肾精不可轻易动用,更不能透支,让健康出现空虚。具体说来,就是*少行,这一点连动物都有所遵循。从《动物世界》我们知道,动物的*在春夏近乎疯狂,而在秋冬几近到了“禁欲”的境地。扼守内心的平静,收敛神气,而神安则寿,又中医认为心藏神,所以归根结底还要从“心”的调养出发。心情好、精神好就能为冬令阳气潜藏作好充分的准备。反之,如果触景生情则易增忧伤。忧伤又容易伤肺,肺气虚后,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又会下降;耐受性的下降,又进一步促使伤感、悲秋情绪。让健康步入了一个恶性循环的轨道之中了。而精神不调则精血渐衰、形体耗败,甚至就会出现未老而先衰。

    秋天的气候变化较大,早秋热湿,中秋前后燥,晚秋又以凉、寒为主,此时机体活动随气候变化而处于“收”的状态,*阳气也处在收敛内养阶段,所以注重养“心”的精神调养是秋季保健的重点。养其心需养其阴,秋天里,人们一定要保持精神上的安宁,只有这样才能减缓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。秋季以“收”为要,做到“心境宁静”,这样才会减轻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,才能适应秋天的特征。如何才能保持心境清静呢?简单地说,就是要“清心寡欲”。从正面的角度讲就是要尽可能把精力多用在工作上,以一颗平常心看待自然界的变化,或静以练气,收敛心神,保持内心宁静;或多接受阳光照射,转移低落情绪,驱散心中的阴霾,保持乐观的心境。从反面的角度讲,则不让心存私利与嗜欲之心,以免自身的神气遭受破坏。古语云:“酒色财气四道墙,人人都在里边藏,若能跳出墙外去,不是神仙也寿长。”这里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人们不要计较钱财的得失,要做到清心寡欲,就要尽量排除杂念,以达到心境宁静状态。, 百拇医药